产业扶贫正成为不少地区从“一次性扶贫”迈向“可持续性扶贫”的首要选择。不过,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日前在贵州、宁夏、河南等地的贫困地区蹲点调研发现,基层在落实产业扶贫政策过程中,由于缺乏调查研究、作风不实,个别地区产业扶贫扭曲走样,产业发展随意性大,缺乏深加工等产业链配套,一些制约产业扶贫发展的关键节点还需加大破题力度。
电玩城游戏大厅 在贵州湄潭县湄江镇核桃坝村,万亩茶园泛着油亮的绿光。桂花树、樱花树、板栗树点缀在一排排茶树间,小青瓦、穿斗枋、雕花窗、白粉墙式的“黔北民居”依次坐落于茶海翠林间。
“当时政府在财力比较窘迫的情况下,投入两三百万元资金帮助我们发展茶产业,村两委则按照土地规划、茶苗培育、资金投放、茶叶生产及加工五统一模式实行茶产业化发展。”陈廷明说,“给钱给粮,都不如引来致富产业实在。”
如今的核桃坝,868户村民人均茶园3.5亩,人均收入1.5万元,村集体资产达9000多万元,全村仅有29户因身体、智力残疾的贫困户,95%以上村民实现本村就业创业,并拥有一个辐射遵义市的茶青交易中心。
有32亩茶园年收入超过2021年吸引数十万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,不少还成为产业脱贫的带头人。
在宁夏,西吉县的马铃薯、泾源县的黄牛、隆德县的中药材等“一县一业”的特色扶贫产业正形成品牌效应,而从2021年开始,宁夏还将分三年建立共10亿元的产业扶贫基金,支持贫困村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,使贫困人口收入中的80%以上都将来自产业。
2021年至2021年,河南通过对贫困户实行产业扶持和建设补贴,实行到户增收扶贫项目2264个,覆盖近17万贫困户受益63万人,受扶持的贫困户户均增收近7000元。
(责任编辑:电玩城游戏大厅)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hlhj.net/suibi/2021/0124/412.html
留下评论